來到和信的第二個月
跟第一個月很不一樣
少了intern,卻多了些自主性及責任
寫病歷、開醫矚、整理思考病人的病程等等
從主要照顧一個病人變成三個
剛開始連續兩天晚上11:30才離開醫院
但對於慣例的工作熟悉後
也就有更多心力去思考


蔡哲雄教授說美國一個intern care 15床
一個住院醫師care 30床
一開始誰都不習慣,但熬過來就是你的了


還是要天天去關切思考自己照顧的病人的狀況才會有更深的瞭解
這點我蠻認同和信的老師們的理念


很多收穫的一個星期,也不免有些悲傷


主治醫師蕭慶祥醫師查房很有效率
但教學的量及質也不會少
會馬上點出我們沒思考到的地方
卻也不讓人感到難堪沮喪
在病人面前時的溝通及同理也很值得學習
總覺得老師有種紳士的氣度
而這種氣質在和信的醫師身上並不罕見


住院醫師陳景祥學長完全就是把生命賣給和信
給病人,也給我們
學長說他也在跟我們一起學習
是個坦直優質的學長
很喜歡在學長的帶領下學習


蔡哲雄教授說下個月開始可以跟他6:30am的迴診
很想試試
衝著老師問病史推理跟理學檢查的功力就值得了


謝炎堯教授的作風雖較為強勢
但總覺得老師有種讀書人的執著
堅持正確的醫療不願意跟健保妥協
不過其實很好奇老師所做的跟說的是不是相符


王詠老師的帶領還有回饋也覺得很受用
老師覺得我很認真
但邏輯思考跟報告病史的能力還要再加強
這跟我瞭解的自己
也和我想改進的方向相符


有時其實很不解
領固定薪的老師們在我們身上付出這麼多是沒有實質好處的吧
也許就是一種傳承的使命以及愛吧


發現趁著會診的機會
練習報病史並跟不同領域的老師討論病人狀況是很好的學習
老師們也都會認真的跟我們討論


抽空去找玉儀學姐討論病人的核醫報告
學姐慢慢的講解bone scan跟Gallium
也給我一些努力方向的建議:
要積極跟各科主治醫師討論病人狀況
尤其是在和信這個友善的環境實習時一定要把握機會!
後來仔細想想
老師們希望我們努力的方向也許跟我們所自以為的積極不盡相同
儘管我們已經很努力了,卻不一定是在正確的道路
所以也許護理長說我們不夠積極也有她的原因


照顧過兩個肺腺癌的病人後
很能體會什麼叫不好的預後
也慢慢瞭解死神跟所謂的悲傷


翁先生是40歲的男性
入院時還能詳細的說病史
我或學長去的時候也都很有禮貌的跟我們問好並跟我們訴說狀況
但1/8情況急轉直下
呼吸每分鐘40~50下
血氧濃度用呼吸器(NBM)還是只能維持在90%左右
於是家人全部到了


老師跟家屬解釋不樂觀的預後
病人的母親跟妻子淚如雨下幾乎崩潰
白髮人送黑髮人原是這樣的悲傷


隔天查房時同team的兩位同學都哭了,而我沒有
絕不在病人面前落淚及表現情緒
這是給自己的要求
如果連我們都承受不住
他們還能依靠誰呢?
當然心裡還是怪怪的
不是刺痛,而是持續的悶痛還有怪怪的感覺


1/9(五)下午去看翁先生
脈搏逐漸微弱
體溫很低及全身發汗
他說希望我們給他些藥讓他永遠的睡去
當然我們是不能這麼做的
但我彷彿看到生與死的界線此刻竟是如此模糊
何為醫療?何為生死? 大哉問也


--
一起加油吧
sharing makes things and thoughts different together with joy
even at different fields :)

SANY7937.JPG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ahchen08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